去年秋天去圖書館, 意外發現櫃枱提供了免費贈送的花籽, 裝成小小包的供人索取, 當時我拿了三種花籽回來種, 其中一包是韮菜籽, 不過種下去完全沒發出來, 另一包是羽衣甘藍, 第三包就是這篇要介紹的原生品種小蒼蘭.
這種原生品種, 我之前完全沒看過, 而且當時看到了英文名Freesia, 我以為就是我以前種過的小蒼蘭, 花又香顏色又多彩, 前幾年每到春天就會自動又重新發出, 直到好像兩年前突然消失無蹤, 心想剛好拿到種籽, 那就重新再來種吧, 到了三月下旬, 我見種籽雖然發出也長得還不錯, 但早過了我所認知的小蒼蘭花期, 所以心想大概是要再等一年才能看到開花了.
上圖是我預期開花的模樣, 以前在院中陸續買過白, 黃, 紫, 紅和桃紅的品種, 有些是單色, 有些是有條紋, 開成一片著實美麗. 不過後來發現頭三種顏色的回發率比較好.
一直到了今年五月下旬熱浪來襲, 我將盆栽移到無花果樹下, 沒想到第二天就看到了花蹤, 記得移盆時根本不覺得要開花, 怎麼才一天之間改變那麼多?
據說在園藝界, 大家看慣了眼花繚亂的品種後, 原生品種又重新流行起來, 這原生版本的小蒼蘭, 感覺就像是吃慣了大魚大肉後, 又重新吃起清粥小菜, 我個人其實還蠻喜歡的.
據說這原生版小蒼蘭, 原始產地在非洲, 從東邊的肯亞一直往南到南非, 都可看到它的蹤跡.
白花開了近一週, 這才突然發現還開起了紅色的, 這下子更是喜出望外.
查了資料, 原生小蒼蘭除了有白紅兩種顏色, 另外還有淡紫色的版本, 在下方的三片花瓣的中心, 有著更深的顏色, 通常是紅色或紫色, 我覺得淡紫色的版本也很漂亮.
當花季結束, 葉子會逐漸乾枯, 最後進入休眠, 休眠期就不太需要澆水.
原生小蒼蘭的抗寒性還不錯, 在北加是可以成為多年生. 耐旱性也不錯, 但最好是不要太乾, 只要適時的澆水, 幾乎不需要特別的照顧.
上圖是花開完後所結的果莢, 猜想等乾枯就可以採籽.
原生的小蒼蘭植株比較矮小, 再加上花沒有香味, 是屬於耐看清秀型, 這次能夠開花成功, 也很高興又多認識了一種植物.
果真到了七月下旬, 發現乾枯的果莢內有著好多黑紫色的種籽露出, 忙把這些籽又灑於盆內, 結果九月下半就又重新冒出新的植株, 原來的植株就已全部乾枯, 到了十月已長得很旺, 只是不知道冬天時會不會地表上的部份就又重新會損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