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行的第三天, 在離開嵐山後, 我們就在風雨中遠離了城市, 開往首圖位於京都市西北方約一個半小時車程的美山町, 這段路程也是我們整個行程中, 最能欣賞日本田園之美的一段路, 尤其是在雨中, 欣賞青翠綠地, 在山區中又一路有山嵐相隨, 溪水纏繞, 到了後半的路程, 沿途根本很少看到車子, 美山町座落於8、900公尺高山之間的山谷裡, 過去以林業及農業為主, 近年則開始開發觀光業, 目前美山町是屬於京都府的南丹市, 而這兒的合掌村, 也和岐阜縣白川郷的合掌村及福島縣的大內宿並稱為日本三大現存的合掌屋部落, 不過現場看這規模不大, 難以和白川鄉的比美, 但對於沒現場看過合掌屋的我們來說, 還覺得蠻新鮮的, 只可惜了當時雨勢不小, 不能好好地拍照.
我們約莫下午兩點抵達, 偌大的停車場, 只停了幾輛私家轎車, 再加上風雨飄搖, 導遊要大家下車的時候, 我心中還真的猶疑了一下, 不過還是得上個廁所呀! 後來才知道還是不少旅遊團會來此, 我們只不過是早到的鳥兒, 等我們要離開的時候, 那時突然來了好多遊覽車呢.
合掌村的外圍, 有著一棟獨立的合掌屋, 這棟屋內是個販賣部, 我們是到逛完合掌村又回到這兒的時候, 我才發現這兒還挺好逛的, 因為商品賣得又比城市便宜些, 除了喝到好喝當地生產的咖啡牛奶, 還意外買到一頂不錯的帽子, 遮陽遮雨兩相宜.
販賣部的外面, 是個手繪的合掌村地圖, 我們大家撐著傘研究著地圖方位, 我們是在地圖左下方的位置, 看起來就是順著唯一的馬路, 然後找個地方左轉就可到, 屋群也蠻集中的.
合掌村內家家戶戶倒是種花種菜, 花木扶疏的意外好看.
村中的小徑上就只有我們團員, 看不到別的遊客, 村民都躲雨去了.
後面這一棟是交流館, 不知是村民的交流中心, 還是提供給觀光客的場所, 我們並沒有進去. 老公因為用單眼照相, 所以全程我們是合撐一把傘的, 到後來我們為了保全相機, 人都淋濕了, 老公更穿了一雙不太防水的鞋子, 所以當我們在逛販賣部的時候, 老公和兩小都提早回車上並順便補眠去.
在大雨中我們對於這用草搭出來的厚屋頂的防雨效果感到好奇, 一直盯著傾斜屋頂的下端切面, 發現這草真的疊得超級厚, 回到車上時這才想到應該找個機會看看合掌屋的內部才是.
在雨中看到家家戶戶升起炊煙, 更覺得有種平淡詳和的溫馨呢.
這一戶種了不少的蜀葵呢.
就連路旁的小水溝內, 竟然還開了很多仙人掌花, 覺得有點不太真實.
孩子們在雨中作樂, 他們每回遇上下雨, 總是挺開心的.
漂亮的紫陽花, 在合掌村小小的區域內, 就看到好幾種.
還看到這種混血合掌屋, 下半出現了磚瓦.
待在日本的期間, 我發現日本大部份的私家車, 都長得像這種沒有屁股, 後車廂直接削掉的車型, 在大都會裡因為寸土寸金我可以理解這樣車款流行的理由, 但沒想到在美山町看到的還是這樣.
路旁的野花也好看.
這一戶還種了各種顏色的百合花.
看來這兒還是用木柴取暖, 不知合掌屋內有沒有瓦斯, 住戶是如何煮飯或是洗澡的? 該不會還是沿襲著江戶時代的傳統吧?
雨愈下愈大, 我們走著走著就好像落單了, 不知其他團員去那兒, 就連阿公阿嬤也沒看見.
順著小路往下走, 在一條叉路口和爸媽會合, 原來他們被紫陽花叢所吸引, 雨中的紫陽花更顯嬌嫩呢.
小仔表演不用手撐傘.
我們大概是整群團員中, 最能在雨中作樂的, 所以一直待在合掌屋群, 等我們走出合掌村, 爸媽已經在老遠的下坡, 遠遠地要我們停下來, 要幫我們照相.
走回販賣部, 往回照最能看出合掌村的全景, 照片中可以看出合掌屋也在慢慢淘汰中, 較現代化的屋子已開始出現在合掌村內, 聽說會製作茅草屋頂的師父也少了, 如何將這些合掌屋保存下去, 相信也是美山町的一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