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文章中, 帶著大家看了家附近公園的豆梨, 在這一篇中則紀錄著上個月院中賞花兼賞鳥的一些照片, 平時我不常拍鳥兒, 不過每年三月的花季, 我將單眼換上高倍鏡, 以方便我照位於高處的花朵後, 就很少再換回低倍鏡, 有時透過家中的玻璃門發現鳥蹤, 運氣好的話, 就這麼也拍到了一些鳥類活動的照片, 有些還挺可愛的, 因此和大家分享.
在前一篇文章中, 帶著大家看了家附近公園的豆梨, 在這一篇中則紀錄著上個月院中賞花兼賞鳥的一些照片, 平時我不常拍鳥兒, 不過每年三月的花季, 我將單眼換上高倍鏡, 以方便我照位於高處的花朵後, 就很少再換回低倍鏡, 有時透過家中的玻璃門發現鳥蹤, 運氣好的話, 就這麼也拍到了一些鳥類活動的照片, 有些還挺可愛的, 因此和大家分享.
每年到了初春的時節, 此地街道和公園就仿如下了一場大雪, 一叢叢看起來鬆軟銀白的花團, 真是美不勝收. 這種觀賞性質的梨樹, 據說還是來自於大陸內地, 當初是因為這一種梨樹不易有病蟲害, 被農業專家特別自外地於上個世紀60年代引進, 當時美國的梨樹正遭逢嚴重的疫情, 專家用這種梨樹, 再把西洋梨的果樹嫁接其上, 之後又因為其開花美觀, 進而又成為受歡迎的行道樹和園藝品種.
進入三月的第一天, 之前在經由兒子的要求, 終於等到把拔有空可以陪他練球, 老公就預約了此地網球場一個小時的時間, 我也跟著去當球僮兼攝影師, 老公說一陣子沒和兒子打網球, 覺得他進步很多, 真的平時有練就有差, 而且兒子的體力上進步非常多, 現在陪兒子練球會有種上氣不接下氣的感嘆呀! 學校的網球季約莫五月到來前就會結束, 到時兒子一定會很想持續多練球, 看來老公還是得加強體力, 才能繼續陪練呢.
這一篇是兒子倫敦之行的最終篇, 當天早上在參觀完了倫敦塔後, 剩下的時間就是自由活動時段, 兒子的這一組, 由帶隊家長帶著大家搭乘捷運去大英博物館, 先在那兒解決午餐, 下午就讓大家在博物館內參觀. 大英博物館可以說是倫敦人氣最高的景點之一, 連我都一直很想來, 沒想到兒子反而先有機會, 大英博物館不僅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大的博物館, 同時也是世界最老的博物館, 從1759年開館至今, 再過20幾年就要滿三百歲了呢. 博物館的外觀也可看出它的歷史, 不過內部則經過數次整修, 和當初的模樣已經很不一樣了.
自從兒子去年秋天加入了奧克蘭青年交響樂團, 平時就又多了項規律的作息, 上個月樂團又進行了加入樂團後的第二回公演, 不同於去年11月的那場演奏會, 這次是將整團的成員打散編成小組, 總共近30組的組合, 分成兩週來表演, 為了這回的公演, 樂團規定所有的成員, 兩場演奏會都得全程參與, 再加上還要綵排, 兩個週休就這樣渡過的.
進入二月下半的第一天, 早上讓兒子考了鋼琴檢定的即席讀譜, 今年的鋼琴檢定截止日期就在兩天後, 四首曲子除了一首還沒有錄, 另外一條兒子覺得不夠理想則還想重錄, 明後兩天就是關鍵了. 這幾天在網上看到民歌50年的演唱會, 看了我都好想回台灣共襄盛舉呀! 今年的水仙已在近日開始開花了, 不過我沒在它花開得最美的時候照下, 大部份的花都已經開始謝了.
回到兒子年初的倫敦之行, 由於第二天的一早就要動身前往機場回美, 當天的一早由校方安排搭乘遊輪前往倫敦塔進行觀光活動, 中午後則是自由活動時間, 首圖則是他們搭乘遊輪遊泰晤士河的路線, 從左邊的倫敦眼附近上船, 往東邊開往倫敦橋和倫敦塔, 距離不算長, 但能夠在河上觀光, 也是很不錯的經驗了.
進入二月, 北加州仍持續下雨, 而兒子的活動也很多, 除了得要忙著鋼琴的年度檢定, 又剛好遇上青年交響樂團的公演活動, 還有為了想要進入校內的網球隊, 幾乎天天放學後都留校練球, 真是個忙碌的二月上半. 進入二月的第一天, 我也正式開始替兒子錄今年檢定的幾首曲子, 今年時間不太夠用, 兒子的曲子練習不夠, 所以拖到不能再拖了, 這才來驗收, 倒是院中的茶花準時來開花.
溫莎位於倫敦的近郊, 開車大約只需要40分鐘的車程, 說起溫莎這個地方, 大家應該立刻就想到溫莎古堡, 溫莎古堡和英國的歷史密不可分, 從11世紀開始, 就是英國歷代貴族辦公或居住的地方, 不過我個人更感興趣的則是溫莎公爵,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 就聽過這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英國君主的很多故事, 更以為溫莎古堡就是溫莎公爵在退位後和他的美人夫人居住的地方, 從此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 這次為了寫文查了一些資料, 才發現自己真是錯得離譜.
這是今年兒子參加了倫敦大遊行後, 由主辦單位加工所製作出來的合成照, 兒子是在第一排, 從左邊數過來, 拿著第二個"O"字牌的就是他. 倫敦的元旦大遊行, 第一屆是在1987年舉行, 至此之後除了2021年因為Covid取消之外年年舉行, 每年美國PBS電視台也會實況轉播, 這次透過轉播, 我也發現很高比例的美國學校參與盛會, 不過絶大部份的是來自全美各州的大學, 像是兒子這樣的高中生比例較低.
一月下半的第一天, 仍是抱病在家, 下午在院中看到豆藤開始結豆莢了, 不過印象中買的是甜豆的種籽, 目前看起來反而像是荷蘭豆扁扁的, 猜想還要繼續觀察, 看這些豆莢會不會之後變得比較胖?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多肉植物, 是我目前所種的多肉當中, 花開得最燦爛的, 光看它的花, 也比較不容易猜到它竟是種多肉植物, 英文最普通見到的稱呼為Rock Purslane, 翻成中文就暫稱它為岩石馬齒莧吧, 它的花朵大, 而且是美麗的桃紅色, 我頭幾年種的時候, 這植物生長緩慢, 但近兩年不知為何, 可能是吃到了肥料, 長得又快又大, 我也繁殖了好幾棵, 並且移到了前院的岩石花園, 這些照片都是去年一整年間在前院所照.
在介紹牛津(Oxford)之行前, 先來看看牛津這個城市的地理位置, 從上圖來看, 牛津剛好位於英國的第一和第二大城的中間, 它位於倫敦(地圖的右下角)西北方約七十公里, 伯明罕(地圖左上角)的東南約九十公里處, 一般人聽到牛津大概就會想到劍橋吧? 劍橋的地理位置則位於牛津的東北方, 看來從倫敦出發, 去這兩處名校所在的城市大概所需時間差不多, 若說去牛津要做什麼, 那一定是要來參觀諸多和牛津大學有關的景點了, 畢竟牛津大學可是英語系國家中歷史最悠久的學校, 校園上的古蹟林立, 簡直是座活生生的博物館.
聖約翰教堂座落於倫敦的滑鐵盧區, 鄰近倫敦的滑鐵盧火車站, 並有地鐵經過, 交通上非常地便利. 教堂本身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曾經被轟炸, 毀損地非常嚴重, 不過教堂的牆壁仍然殘存了下來, 目前的建築也可看出原始的外牆, 算算這些老牆至今也是超過了兩百年的歷史, 這回兒子在倫敦隨團的演奏會, 就是在這所教堂內舉辦, 第一次看到這教堂內部, 我還蠻吃驚的, 因為整個教堂的室外和室內, 都給人很簡樸的感覺, 除了教堂的尖塔和正面的列柱, 幾乎可以用平淡無奇來形容.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寒假假期, 北加州的天氣非常潮溼, 若是能分一點給野火肆虐的南加就好了, 因為兒女各有各的活動, 再加上天氣不好, 幾乎都窩在家中, 好不容易元旦這天的天氣放晴, 女兒也有空, 剛好又看到朋友去這個城市照了些相片回來, 就興起了也去走走的念頭, Mill Valley這個城市雖然開車也不算太遠, 但這麼多年下來我們很少特別停留, 這次真的是專程前往, 大家從地圖可以看到舊金山在它的南邊, 離金門大橋只有14英哩的距離, 北邊和西邊有著Tamalpais山脈, 離太平洋海岸線不遠, 南邊又是舊金山灣, 算是山明水秀, 大家就跟著我們一起來瞧瞧吧.
一月上旬就開學的我們, 在結束了寒假假期後, 日子也迅速回復規律的日復一日, 現在為了這篇寫文, 發現開學後就真的只剩照照家中院子的植物照了. 元旦的這一天, 兒子還在倫敦, 我們剩下的三個人去了北灣的Mill Valley一遊, 上圖是在經過San Rafael跨灣大橋所照, 這座橋是採取上下兩層, 雙層都單向的方式, 而灣區的過橋費, 也從元旦這一天調漲成8美金了.
話說兒子到了倫敦的第二天, 一直沒有傳訊息回來給我們, 直到當天的晚上他們忙完演奏會回到旅館, 他才傳了幾張照片回來, 其中一張就是我放在首圖的這張照片, 讓我以為他去了動物園呢, 問他去了那裡, 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再加上他很累了, 沒怎麼聊到他就去睡了, 我後來才知道他當天早上被帶到白金漢宮附近看衛兵交接, 而這些送子鳥居然就在白金漢宮旁的公園湖中, 送子鳥和聖詹姆斯公園的淵源是早從17世紀起就開始在這湖中生活, 當初是由俄國大使所送給皇家的禮物, 算算目前的這批送子鳥不知已是第幾代的後裔了, 而這些完全自由的送子鳥, 可以公園為家, 顯然牠們很滿意這樣的生活環境呀!
2024年的暑期台灣行, 也終於寫到最終篇了, 當天是家族歡送我們回美的聚餐, 選的是金典綠園商區的新一壽司, 這家日式餐館, 不知不覺也在金典的四樓存在近十年了吧? 這一區的人氣, 我總覺得有股每下愈況之勢, 不過這家店能夠存在這麼久, 也更能證明有其穩定的客源吧.
兒子在月初剛結束的寒假期間, 和學校的管弦樂團去倫敦參加了盛大的遊行活動, 去年的12月28日出發, 今年的1 月4號返回, 在這篇中我先簡單地介紹這次的行程, 兒子抵達倫敦時, 已是12月29的的早晨, 在機場時天色仍暗黑一片, 等到他們搭車從機場開到市區, 天色這才微亮, 泰晤士河畔仍雲霧縹緲, 有名的國會大廈和大笨鐘若隱若現.
這幾年似乎都會固定來此賞楓, 這片昔日為通信巨擘AT&T擁有的員工活動空間, 自從AT&T搬遷後, 已改成開放給大眾活動的空間, 同時也成為讓各企業在此辦活動或開會的場所, 我們總是在感恩季節時, 特別會想到這兒, 今年的感恩節來得特別晚, 所以我們也拖到了月底的這一天, 這才來瞧瞧楓紅, 還好今年的天氣也較暖, 還是有趕上賞楓的季節.
今年的七月中旬, 老公剛回美沒幾天, 剛好就遇上了中台灣年度的茶與咖啡和烘焙大展, 老爸因為自己種咖啡, 產量愈來愈大, 也開始將好奇心擴展到烘焙上, 因為興趣來了, 就對相關方面很好奇, 剛好這項展覽在烘焙和包裝上都有廠商參展, 全家就搭了公車來見見識面.
Holy Name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加州奧克蘭外圍山區的教會大學, 去年的11月, 因為兒子在青少年管弦樂團的公演場地, 就是選在這所學校的音樂表演中心, 我們因此重返, 說起第一次來這所學校, 則要再往前推四年半, 當年是因為兩小的鋼琴檢定考試也是在同個場地舉辦, 我們對這所小而巧的學校, 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只是時光匆匆, 當時未能好好紀錄, 以至於這次重返前, 我們根本不知道是同個地方, 直到車子開進學校大門, 這才晃然大悟呢. 雖然我們很高興能夠這樣重遇, 但很可惜的是這所學校因為新冠疫情和經濟不景氣之下, 已經於2023年5月後停止招生, 難怪當天在校園中我覺得異常地安靜, 一個學生也沒遇上.
近幾年常聽到台灣家人提到冒煙的喬這家餐廳, 有時他們就會去吃, 不過因為是美式餐廳, 我向來也不會特別關注, 回台更不會想要去吃, 這次在回美前幾天, 由老爸提議大家坐公車去冒煙的喬, 這才和這家餐廳有了接觸, 回美後有天看新聞, 知道冒煙的喬要退出墾丁, 我這才知道原來冒煙的喬是家連鎖店, 而且是從南台灣發跡, 至今已有約莫40年的歷史, 目前冒煙的喬最北也只有在台中開店, 原來北部是根本吃不到的呢.
2024的最後兩週, 我們過得很不像往年的聖誕假期, 因為完全沒有全家出遠門渡假, 取而代之的是兒子去歐洲倫敦參加學校活動, 再加上女兒有些和朋友的聚會, 有空的時間變得很零碎, 再加上孩子們都大了, 今年更是連幾處賞聖誕燈的年度傳統都沒去看, 不過大家不用上學上班, 作息自然而然地變混亂起來, 我也利用寒假尚未結束的機會來補文. 12月下半的第一天白天都在下雨, 還好傍晚時雨停了, 下午的時候帶了姐姐去洗牙, 晚上弟弟還要回校排練隊形, 我們三人趁著空檔去了好市多退貨, 另外因為一個多禮拜前的收據有問題, 我發現被多收了一份錢, 好市多果然是大企業, 馬上就先退款給我們, 然後他們要去看錄影紀錄, 若有問題會再和我們聯絡. 今年秋天種下的豆子終於看到開花了!!
位於台中市綠園道熱鬧地段的這家餐廳, 這些年來每次回台灣, 都會經過好多次, 餐廳的室外佈置得很有特色, 以南瓜為主題, 很有股國外過萬聖節的氣氛, 打著美國南方紐奧良的店名, 卻又走著義式口味, 讓人很好奇究竟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這次回台終於有機會來此聚餐, 這次的聚餐特別是為了歡送即將先行回美的老公, 大家找到機會又來吃吃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