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在網誌上, 也算常看到網友提及天橋立這個地方, 被號稱為日本三景之一的天橋立, 我一直以為這是現代日本人興起的口號來帶動當地的觀光業, 殊不知這日本三景的稱號, 其實是來自數百年來的歷史, 這條狹窄呈南北走向的沙洲, 據瞭解是地殼因擠壓所造成, 而將原先的宮津灣一分為二, 左側成為了一內陸海, 又名阿蘇海, 沙洲上長滿了日本黑松, 我們這次只在傘松公園遠遠地觀賞, 若是能走上那沙洲, 想必是很獨特的經驗.
在天橋立沙洲的兩端, 各有一居高臨下的觀賞點, 這次我們在北端的纜車站上傘松公園, 正午時分的太陽, 讓我們猛冒著汗, 而山上的傘松公園, 更是熱到誇張, 仿如人肉大烤盤, 我們匆匆照了相, 就躲進一旁的車站內了.
走著可愛造型的松果娃娃, 在纜車月台上歡迎大家的搭乘.
上山的路線除了可搭纜車, 另外可搭乘單人座的吊椅, 吊椅似乎完全是隨到隨坐, 不過看起來沒什麼安全防護, 有懼高症的人應該都不敢搭乘吧, 我們這群老弱婦孺, 自然導遊是直接買纜車票, 班次還算多, 不需要等待太久車子就來了.
這不知是車斜還是月台斜, 上車時腳步得站穩.
爬坡而上沿途的景緻頗讓人興奮.
纜車路線似乎絶大部份的時候是只有單線, 只有少部份有雙線讓纜車彼此錯車而過.
僅需搭乘纜車大約四分鐘就到山頂的瞭望台, 也就是傘松公園的所在了.
這就是日本三景之一的天橋立, 從北端的傘松公園, 可以看到天橋立呈"斜一文字"跨過宮津灣.
長滿松樹的天橋立沙洲, 遠遠地看還以為是完全沒有開發的森林, 原來林內還有小徑有寺廟等文明建設.
這就是欣賞天橋立的標準姿勢, 據說這樣看, 天橋立就仿如通往天空的橋, 我們覺得不用從跨下反看就覺得是了, 所以只派了柔軟度高的兩小代表意思意思, 我們一把老骨頭的, 這樣彎腰很可能會滾下山去吧.
天橋立雖然貴為日本三景之一, 但在傘松公園腑瞰, 景色稍嫌單調, 個人覺得早上的伊根灣和岸旁的舟屋更是深得我心, 不過我想這非天橋立不好看, 而是天氣實在太熱, 讓我們賞景的情緒都受到了影響..
簡單照了相, 好像也變不出什麼不同的角度, 大家隨後就進入室內, 準備搭車下山.
倒是公園內備有不少的道具, 可供遊客來個到此一遊照.
大家準備搭車下山, 在那兒有午餐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