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高雄捷運唯二的紅線和橘線交叉之處, 美麗島站是來高雄搭乘捷運幾乎很難錯過的景點, 而地下一層的光之穹頂玻璃藝術, 更是早在2008年開站後, 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畫面, 我也等了十多年, 終於在今年暑假時能夠來朝聖, 這次家族旅行, 因為我們選擇落腳的康橋商旅, 就離捷運站不算遠, 所以早就想著要趁著地利之便來此踩點.
早上九點多搭上從台中前往高雄的高鐵列車, 在左營下車後轉捷運紅線, 感覺搭捷運的市民並不是太多, 下車後很快就看到了光之穹頂, 大家情緒都很高昂, 結果運氣很好的還剛好遇上整點的聲光秀, 據說這是光之穹頂的2.0版, 這動態酷炫燈光, 是從2015年後才開始的.
光之穹頂是由藝術家水仙大師(Maestro Narcissus Quagliata)親手繪製, 並由德國百年Derix手工玻璃工作坊製作, 歷時四年半, 直徑達30公尺, 面積為660平方公尺, 依創作主題共分成四大區塊, 共有16個小區塊, 1252扇窗, 每面窗有2至9片「窗面」(panel), 每面窗面有3-100片玻璃鑲嵌而成.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從2008年開站後, 就在國際組織的評比中, 多次入圍世界最美捷運站的前五名.
光之穹頂上的各個人體交相呼應, 所傳達的包容精神,更展現作品「水」、「土」、「光」、「火」四大區塊的意涵, 呈現出人在世界裡, 從誕生、成長、榮耀到毀滅, 而後重生的輪迴過程.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美麗島站由於大半經過的乘客都只是在更深的地下層轉線, 所以大廳的人潮和北捷相比冷清許多.
正打算要離開的時候, 突然大廳陷入短暫的漆黑, 然後動態的聲光秀即開始, 大廳的地毯上開始出現各式的圖案, 小小孩馬上就像不受控的小貓咪開始追逐燈光.
地上變成了海洋世界, 很多生物在海中漫游, 這照到的是水母.
一會兒又是百花盛開, 好像進入了熱帶花園.
彷彿進入冰雪奇緣的場景.
隨著各式燈光不斷移動轉換, 大廳堪稱成為孩子們的遊樂場.
難得體驗到這場不算短的聲光秀, 也剛好大廳人不多, 孩子們都跑得很盡興呢.
等聲光秀結束, 頭頂的彩繪玻璃, 這才重現光明, 這時也更能領略光之穹頂的美.
家族在離開車站前, 免不了又是一輪團體照, 大家都是第一次來, 完全是觀光客的模式, 這次的高雄兩天一夜之行, 我們還去了那兒, 就請大家之後跟著我的遊記同遊吧.